政经剪报

政经剪报(第79期)

来源: | 发布日期:2017-11-08 | 阅读次数:
 【时政参考】

陈希:选拔干部须突出政治标准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撰文《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陈希指出:“近年来,党中央严肃查处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政治野心家、阴谋家,他们暴露出来的问题深刻警示我们,干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伤害不亚于腐败问题,其职务越高、平台越大,给党造成的损失越大。”他提到,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质量和政治生命线。

陈希指出,毋庸讳言,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忽视政治、淡化政治、削弱政治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同志讲政治的自觉性降低,有的甚至对一些明显的政治问题视而不见、迟钝麻木;更有少数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大搞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封官许愿等活动,有的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同时,一些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管党治党责任缺失,在政治上不设防、不把关,让一些政治上有问题的人混进领导班子。

他表示,选拔党的干部,毫无疑义要突出政治标准,这是政党的政治属性决定的,是保证政党团结统一、实现政治主张和政治目标的必然要求。突出政治标准,在当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是进一步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迫切需要。

绝不用与党打对台者

陈希指出,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具体应把握五个方面。一看政治忠诚,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天下至德,莫过于忠。”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质量和政治生命线。如果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他强调:“对那些同党中央唱对台戏的人,那些对党中央大政方针态度暧昧甚至心怀不满的人,那些背离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另搞一套的人,那些心术不正、有政治野心的人,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同党离心离德的人,绝对不能用,已在领导岗位的要坚决调整,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二看政治定力,是否坚定“四个自信”。选拔干部,必须深层次考察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决不能把那些没信仰或是具有伪信仰的人选进来。这方面,最主要的现实判断就是看干部能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大力选拔敢担当干部

三看政治担当,是否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好像表现得政治上很成熟,但深入分析起来,其实是一种不问政治是非、不讲政治原则的圆滑。各级党组织要在选人用人上树立鲜明导向,大力选拔使用那些敢于担当、善作为,尤其是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溜肩耍滑的“骑墙派”、“官油子”,大力营造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的浓厚氛围。

四看政治能力,是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履行好责任,必须有很强的能力作支撑。在所有能力中,第一位的是政治能力。政治能力的内涵很丰富,最核心的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

五看政治自律,是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所有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就选拔使用干部而言,必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底线和红线,对那些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儿戏,我行我素、无所顾忌,违反“五个必须”要求、搞“七个有之”等活动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不但不能提拔还要严肃处理,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香港文汇报 2017年11月1日

【宏观经济】

官媒: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重要论断,是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一致的。目前,“转向高质量发展”已经初战告捷。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一论断的本质含义,就是我国经济已经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集约型增长。”

与新时代矛盾转变相一致

从结果导向看,“高质量发展阶段”更突出百姓的获得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指出,“高速”指向数量或规模,往往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目标,用以标注“快不快”;“高质量”则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会有的目标,强调质量和效益,是回答“好不好”。他说,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从单纯追求总量扩展,转变为适应人们更高标准的、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高培勇认为,“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断,是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相一致的。近几年,华北、华东地区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一些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发生率上升。“如果发展需要付出人民健康的代价,那就违背了发展的初衷。”郑新立说。

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也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突破发展瓶颈的现实选择。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表示,“我们要适应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必须淡化速度‘执念’,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要素投入,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深度调整转换增长动力

十八大以来,创新发展释放强劲动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协调发展补足短板,让发展更趋稳健;绿色发展坚定推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六大战略举措,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未来仍应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高培勇指出,未来经济发展仍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日

王一鸣:提升区域联动  创协调发展新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撰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他提到,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速铁路网和通信网的建设,中国区域间互联互通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从整体上形成东西南北纵横联动区域发展新格局创造了条件。

王一鸣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立足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全方位、系统化视角,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着力提升各层面区域战略的联动性和全局性,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必将进一步开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王一鸣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关键期。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继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各地区协同推进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他指出,围绕区域协调发展这个核心目标,要将以下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向导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王一鸣也强调,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清除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市场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中财网 2017年11月1日

高虎城: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商务部原部长高虎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撰文指出,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2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1500亿美元。在提升经济治理水平上,将积极商建自由贸易区,逐步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他指出,将继续稳步扩大对外投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扩大对沿线国家投资。积极开展产能合作,引导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设厂,与有条件、有意愿的沿线国家共建经贸合作区。

高虎城还表示,鼓励沿线国家来华投资,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将推动与沿线国家商签或修订双边投资、领事保护、司法协助、人员往来便利化等条约和协定,为投资创造有利条件。大公报 2017年11月1日

国务院启动2017年全国减轻企业负担专项督查

1日获悉,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近日启动2017年全国减轻企业负担专项督查。

督查内容包括:开展降成本减负担工作情况及成效,涉企保证金清理规范工作情况,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情况,整治涉企乱收费、乱摊派等违规行为情况,服务企业机制建设情况。

本次督查将对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通报问题、全国企业负担调查和第三方评估反映问题以及企业举报案件的查处整改情况进行重点核查,督促各地区建立企业负担问题台账和督办反馈机制,强化各级减负部门服务企业发展的意识,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负担问题。

据介绍,督查分为自查自纠、实地督查、整改治理三个阶段。新华社 2017年11月2日

肖亚庆:鼓励民企参与国企改制重组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发表了题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署名文章,他在文中提到,中国未来将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肖亚庆并强调:“鼓励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据肖亚庆透露,截至2016年底,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文化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54.9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了73.1%,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达到82家。但国有企业仍然存在改革推进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健全、布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鼓励国资入股非国有企业

他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必须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向共进。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肖亚庆指出,将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聚焦发展实体经济突出主业、做强主业,加快推进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和专业化重组,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

肖亚庆表示,将积极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探索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引导子公司层面改革的同时探索在集团公司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他指出,将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在取得经验基础上稳妥有序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鼓励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此外,在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探索建立优先股和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支持开展国际化经营

肖亚庆同时提到,将支持国有企业深入开展国际化经营,不断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带动中国装备制造、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向世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一批国际化经营人才,形成一批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综合 2017年11月2日

【产经动态】

多城市住房租赁新政密集推进

1031日,北京住房租赁新政正式实施,监管和服务平台同步上线。据了解,住房租赁监管平台将通过接口方式,对各类市场主体运行的网络交易平台进行管理。

今年929日,北京市住建委会同市发改委、市规划国土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要求从1031日起正式实施住房租赁新政。

据了解,新政实施后,通过监管平台完成住房租赁登记备案,各部门根据登记备案信息依法为租赁当事人办理公租房租金补贴、户口登记和迁移、申请居住登记卡或申领居住证等公共服务事项。

其中,平台按照“1+N”的模式建立,“1”是监管平台,由北京市住建委牵头搭建,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数据集成,完成主体认证、房源查验、合同备案等工作;“N”即服务平台,是指市场服务主体建立的住房租赁网络交易平台,通过数据接口与监管平台对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为百姓提供租赁信息发布、网上签约、资金监管、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查询、信用评价等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有北京市房地产中介协会、链家、我爱我家、建设银行建立的服务平台同步上线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是北京市,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多个城市陆续出台房地产“租购并举”的相关政策。近日,太原市明确提出鼓励新建租赁住房,政府将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改变经营方式,从单一开发销售向租售并举模式转变;鼓励企业将持有的存量房源依法向社会出租;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住房租赁企业合作,建立开发租赁一体化运作模式。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已经有超过10个城市推出租赁类土地,未来可提供房源超过8万套。不仅如此,北京、佛山、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先后开始探索租赁土地供应模式。

1022日,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他介绍说,当前正在进行12个大中城市住房租赁试点工作,同时抓紧推进住房租赁的立法工作。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租赁消费,稳定租赁关系,赋予租房者更多的权利。不仅仅是科学住房观念的一个重要环节,更可以避免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减少非理性购房需求”。

“从长远看,在各城市的政策逐渐落地后,整体住房租赁市场会更加平稳,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张大伟说,“在所有政策内容中,最直接有效的政策依然是增加租赁类土地供应。通过增加租赁类土地供应从而增加房源供应,对于稳定租赁市场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新华网 2017年11月1日

新电改再提速全面进入攻坚期  一揽子政策酝酿出台

经过两年多的推进,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目前已全面进入攻坚期。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表示,下一步要加快电力市场和电力交易机构建设运行,有序放开增量配电业务,加大售电侧改革力度。

据了解,作为最大亮点的配售电改革再提速,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二批正在着手布局中。民营资本参与增量配电试点的呼声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各地项目进展不一,面临诸多阻力。对此,增量和存量的划分以及与规划衔接指导意见、增量配电价格机制等一揽子政策正在制定中。

20153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被誉为“啃硬骨头的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最大的亮点是提出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目前重庆、广东等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售电侧改革试点,全国注册售电公司有近8000多家,截至今年7月,在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的有1859家。

相对于售电放开而言,配电网因触及电网企业核心利益,放开的脚步则要缓慢一些。直至20161011日,《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出台,除电网企业存量资产外,其他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存量配电网均属于新增配电网。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增量配电网业务,通过市场竞争确定投资主体。此后不久,105个增量配电网业务改革试点落地,工业园、产业园区型的区域电网占主要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在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牵头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多次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实地调研。“民营资本参与增量配电试点的呼声较高,各地项目进展不一,面临着一些阻力和障碍,比如在招标环节,部分省份存在直接或间接指定项目业主的现象,相关规划之间存在冲突;股权比例的设置方面,电网企业普遍要求绝对控股。”有业内人士透露。

对此,发改委电力体制改革专题会议和上述调研总结都数次明确要求,增量配电试点项目必须经过公开招投标,不能有指定行为;电网企业要积极参与竞争,但应采取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第一批试点项目中电网企业控股、参股的项目不得超过50%,原则上不搞绝对控股。

有消息称,近日山西科技城综合能源供应增量配电业务试点落地。该项目由国家电网、管委会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其中国家电网占股49%,这种参股不控股的局面在其经营范围内还是首次。

各方反映较多的还有政府规划与电网规划衔接、增量配电与存量的区域划分、增量配电价格核定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增量和存量的划分以及与规划衔接问题,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起草指导意见。

按照上述电力体制改革专题会议和调研总结的要求,对220千伏的增量配电试点项目,电网企业要持开放态度,不要再有各种限制。电网企业已有规划但尚未建设,或实际投资低于10%的项目,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不得列入电网公司的存量范围。

增量配电价格机制相关政策也正在制定中。国家发改委近日发文表示,作为本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先手棋”“突破口”,输配电价改革成为第一个全面完成的任务。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威指出,“管中间、放两头”将电力系统中的发电、售电及增量配电环节推向市场,打破以往电网环节的垄断经营,未来增量配电市场主体将会出现多种所有制,具有园区资源的电力企业,具备开发增量配电网的潜能及优势;具备资源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地方小电网企业,有望实现增量配电业务扩张。售电放开的机会更多在于新进入市场的社会资本,在轻资产基础上,通过股权多元化打通发电侧和用户侧资源,甚至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充分享用广阔的新兴市场蛋糕。经济参考报2017年11月1日

军民融合或是军工集团新一轮改革发力点

1031日,由达麟投资主办的2017军民双创高峰论坛召开。中航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所所长陈昂表示,目前各大军工集团将军民融合作为集团新一轮改革的发力点。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业内专家预计,随着国家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地,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有望进一步加速。

与此同时,资本正成为军工行业的新变量,一批民参军、军转民上市公司迅速成长,军工产业及创投基金活跃。达麟投资董事长柳娜认为,军工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推。相比国有军工集团,民参军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技术和渠道资源相对狭窄,往往更需要资本支持。

陈昂表示,目前各大军工集团都特别重视在军民融合中捕捉、培育和收购前沿高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初创企业,从而增强集团在高科技领域的长远竞争力。

海格通信副总经理周卫稷表示,海格通信将围绕现有的无线通信、北斗导航、泛航空以及软件与信息服务四项业务进行专业布局,瞄准军民结合技术,以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发展,以军用市场为基础,瞄准行业用户,开拓消费市场。中国证券报2017年11月1日

三部委印发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

1031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鼓励地方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争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下简称“特优区”),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纲要》提出,我国地理、气候、生态资源多样,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独特品种、特殊品质、特定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特优区,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纲要》强调,建设特优区要坚持市场导向和绿色发展,以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支撑,改进基础设施,加强品牌建设和主体培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历史文化厚重、市场竞争力强的特优区,促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建立农民能够合理分享二三产业收益的长效机制,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辐射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纲要》提出了国家级特优区和省级特优区两级架构,《纲要》重点部署国家级特优区的创建、认定与管理工作,选择了29个重点品种(类),分别明确创建区域,规划到2020年,创建并认定300个左右国家级特优区;省级特优区由各省自行创建、认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特优区建设要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重点建设和完善“三个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三个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一个机制”(建设和运行机制)。

《纲要》明确,国家级特优区按照先创建、后认定的程序,突出“特色”和“优势”,在具备创建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创建达到认定标准,给予“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并授牌。国家级特优区实行“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的管理机制,开展定期考核,考核不达标的特优区,撤销称号并摘牌。

《纲要》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将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争创特优区作为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协调,抓好落实。要积极引导特优区内的各类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充分参与特优区创建工作,形成高位推动、上下联合、多方共建的创建机制。中证网 2017年11月1日

新版总体规划加速深圳转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型国家、“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的提出,给深圳城市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并提出了新要求。而深圳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目的是要推动深圳实现区域、生态、创新、空间、治理五方面转型。

区域方面:拓展深港合作及参与大湾区建设。

生态方面:将从底线管控转向生态引领。依托区域性生态山体绿地打造自然公园群;立足“海域+陆域”的全局空间资源整合理念,统筹海陆资源,加强海陆产业发展、空间开发、功能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创新方面:将从创新产业转向创新生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完善产权保护等创新服务,加强创新空间供给,依托先进制造、创新服务等节点,集聚科研、金融、知识产权等创新专业服务机构,吸引多元的科研、技术和服务人群,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空间方面:将从规模拓展转向品质供给。以支持创新和国际化为出发点,建立差异化空间供给模式。优化调整存量用地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改善城中村面貌,提升旧工业区效益,焕发老城区活力,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

治理领域:将从经济导向转向全面发展。保护本土文化的个性特色和文化生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规划强调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打造儿童友好、人才友好、老年友好、国际友好的全民友好型城市。大公报2017年11月1日

多地酝酿试水  自贸港建设料扩围

上海自贸区概念走强再度引发市场对自贸区的关注。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业内人士分析,自贸区作为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未来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自由贸易港将成为自贸区发展模式的一大飞跃,并推动自贸区建设不断升级。目前多地正在酝酿建设自贸港。在此基础上,未来自贸港有望进一步扩围,并引领全面开放形成新格局。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实际上是对建设改革开放试验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要求自贸区的建设对标更高的标准,推动更全面、更深入的开放新格局。

中泰证券分析师唐军表示,建立自由贸易港是自贸区发展模式探索的一大飞跃。目前自贸区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境内关外”式的自由贸易,只是对区域内的企业和贸易有一定程度的放松和优惠。建设自由贸易港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实现国际意义上自由贸易区域的形成,也有助于带动贸易往来,拉动多个产业发展壮大。

国务院3月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设立自由贸易港区。高峰表示,上海自贸港区已经明确提出设立,浙江自贸试验区也制定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的发展目标。商务部正在会同相关省市和部门,在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基础上,围绕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积极开展工作。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自由贸易港区有望进一步扩围。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李一民表示,设立自贸港区着重于贸易物流与港口吞吐能力的升级,会优先选择贸易量大、背靠经济发达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的港口,如天津港、广州港、深圳前海港、宁波-舟山港以及福州平潭港等。

唐军建议,未来自由贸易港建设可以参考和对标香港等自由贸易区域,实现区港一体化,海关一线真正放开,货物自由流动,为市场主体创造“境内关外”的环境。

高峰表示,在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试点试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基础上,对于成熟的、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可适时在全国推开,以试点经验带动全国的开放。

据悉,目前上海自贸区等地正在推动新的试点方案,大多以服务业开放为主要内容,为服务业新一轮开放提供了契机。在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服务业开放主要包括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六大领域。上海自贸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其成熟的开放经验及管理体制创新的有效做法无疑将逐步形成众多可复制的经验,指导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上海日前提出要争取在金融、电信、互联网、文化、文物、维修、航运服务等专业服务业领域和先进制造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先行先试。天津滨海新区提出,未来力争用35年时间,初步建成体制先进、机制灵活、高度开放、环境优越、功能完善、产业高端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中国证券报 2017年11月2日

财政部重新筛选PPP项目  不合规的要清理出库

经过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后,“规范”将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政策关注点也将从落地率转向规范性,宁愿放慢脚步也要规范透明,这是111日在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透露出的明确信号。据悉,财政部将强化10%的财政支出红线,重点警惕明股实债等风险。与此同时,财政部还将启动全国PPP入库项目的一轮大筛查,坚决清理筛查不规范项目。

1日,在财政部PPP中心和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财政部副部长、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耀斌表示,经过四年努力,我国PPP改革取得了预期成果,建立了“五位一体”制度体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PPP大市场,落地了一大批支持转型发展和民生保障项目。PPP改革促进了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业态的创新,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统筹政府和市场两个资源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探索。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进入开发阶段的项目达6778个,总投资约10.1万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2388个,投资额约4.1万亿元。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PPP市场。

不过,史耀斌坦言:“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在PPP改革实践中,一些地方对新发展理念贯彻还不到位,特别是把PPP模式简单化作为政府的一种投融资手段,产生了风险分配不合理、明股实债、政府变相兜底、重建设轻运营、绩效考核不完善、社会资本融资杠杆倍数过高等泛化异化问题,积累了一些隐性风险。对此,我们应高度警惕并要切实加以解决。”

在财政部金融司司长、PPP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毅看来,地方政府、社会资本、中介组织、配套政策四个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需要给予足够重视。例如,地方政府方面,过于重视融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而轻视长效机制的塑造;过于重视短期投资效果,而轻视长期风险防范等,社会资本方面,注重短期利益而轻视长期运营。

“我们宁愿把步子放稳一点,把质量提高一点,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PPP之树在中国能够常青。”王毅强调。他指出,财政部角度的顶层设计将实现四个转变:从单纯关注项目落地数量,向关注项目规范性转变;从重视增量项目,向更加重视存量项目转变;从关注短期效益,向关注中长期效益转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更好地推动我国企业以PPP模式“走出去”,支持“一带一路”发展。

具体而言,抓规范、严监管、控风险,将成为下一步PPP工作的重点。史耀斌接连用了几个“严”和“坚决”:“严守底线,狠抓规范管理”,“严把PPP模式的适用范围和边界”,“严守财政支出10%的‘红线’”,“严防表外业务风险”,“加大违法违规问题查处力度,严格规范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把好关口”等。

王毅也强调,要坚持“穿透管理、公开透明”的原则,“任何投资项目、任何金融活动,自己要投入一定的自有资金,再进行适度的融资,这是必须守住的底线。不能让政府的各种公共性基金作为资本金,更不要让社会资本用借款作为资本金,然后再用银行资金做运营。”此外,要加大信息披露力度,信息透明是最好的规范。

下一步,对PPP项目库的筛查清理也将成为政策的着力点。史耀斌指出,防止将商业项目和纯工程项目包装成PPP项目进行融资,坚决剔除不规范项目。

“我们将组织开展项目库集中清理,对不具备条件,没有规范开展‘两个论证’(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项目,特别是不具备公共产品属性、资本金不到位或资本金穿透后不是自有资金、没有建立长期按效付费机制,以及过度依赖政府付费的项目,要予以剔除。”王毅说。

在清理项目库的同时,财政部还将积极鼓励支持好的、规范运作的项目。“我们正在研究提高奖补力度,重点落实精准扶贫任务目标,对连片贫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PPP项目给予更多的倾斜。”王毅说。

据了解,目前对全国入库项目的筛查已经做好了启动准备,财政部很快会发文推进。业内专家认为,当前,我国PPP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泛化、异化、企业杠杆率过高这三大风险隐患。在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的引导下,今后PPP发展的重点也将从数量规模的扩张转向提质增效,更加透明公平可持续。经济参考报 2017年11月2日

商务部发布《长江中游区域市场发展规划》

商务部1日在武汉发布《长江中游区域市场发展规划》(2017-2020年),将依托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通区位优势,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机遇,将长江中游区域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枢纽。

规划提出到2020年主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一是城乡消费规模明显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二是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3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绿色消费占比扩大;三是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培育年销售额10亿元流通企业200家,培育150个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150个物流产业集群;四是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三省统一市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规划提出了优化商业功能布局、发展智慧流通、推动商务供给侧改革、推动统一市场建设等9项主要任务和物流体系建设工程、市场体系建设工程、智慧流通工程等9大重点工程。

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中部地区的核心板块。《长江中游区域市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于201511月启动。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负责人表示,这是商务部首次印发的一部跨区域流通发展规划,是促进长江中游区域市场一体化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长江中游区域市场发展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上海证券报 2017年11月2日